找到相关内容60379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姚永铭著: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研究(3)

    。去声字。(二九·8)  畏惮  下弹旦反,去声字也。(六三·2)  有些字则两音兼读。例如:  玄奘  藏浪反,亦通上声。《方言》:“奘,也,壮也。”《考声》:“多力也。健也,捷也。”《说文》:“...《知彻澄娘音值考》即利用《慧琳音义》之《华严四十二字观门经》音义、《般涅槃经》卷八音义之《辨文字功德及出生次第》,(注解:罗常培《知彻澄娘音值考》,原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《集刊》第三本第一分,...

    姚永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2049648.html
  • 佛陀的本怀与现实中的佛教

    佛陀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。佛陀虽然是一个人,但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圣人或伟人,而是觉悟的佛,与我们凡夫相比,他是创觉者。他的觉悟并非仅停留于书斋与笔端,而是由自身的身体力行证实般若智的佛陀──雄。我们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2852172.html
  • 佛教诠释学的当代建构的一些争议: 由空性与现代性的多元诠释论起

    , ?空性与现代性? ,页103,“熊氏便以这种启发自传统中国玄学- 特别是易- 的创生性体用观来 “格义” 佛学的 “法性” 和 “法相” 之分”。  22 德勒兹 (Gilles Deleuze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0754476.html
  • 九十二波逸提法(Pacittiya )

    that, even if standing where there are no crops to speak of, it is to be confessed. 19. 任何比丘建造房屋时,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3854753.html
  • 尊者阿迦曼禅思的方法

    如果他想要开始修习任何禅思的话,只此一事就会吞没他所有的财富似的。只果他真的开始做些禅思的话,是否比巨人更大嘴巴、肚子的烦恼就会吞没许多呢?当他被烦恼驱使著去想这么多的时候,他就会觉得焦躁易怒,痛楚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654794.html
  • 论哲学与宗教的界限

    可能触及本源。理性在直接的纯粹意识的觉悟中,既意识到最高本源的存在,又意识到这个最高本源并不能象“这个世界”那样在意识中给予我们,它永远比“这个世界”“”,比我们的意识“多”。因此,它与“这个世界”...

    黄裕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90755890.html
  • 《中国禅宗通史》的方法论评析(1)

    ”,是对《涅槃经》所谓“常、乐、我、净”的概括,反映了禅者对“佛 性”这一普通概念有其特殊的规定。至于为什么“见佛性”者能超越生死?据说是因 为“安心”中包括“舍身之法”:“凡...解脱。” 一个佛教徒在原则上反对“修道”,难免要令人“惊愕云奇”了!”“……据神会 看,这“凝、住、起、摄”都是心念起住不定的表现,属于妄念而不是无念,所以只 能“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21058008.html
  • 禅境与艺境

    象外之象)的区别,在于象是某种孤立的,有限的物象,而境则是自然或人生的整幅图景,境不仅包括象,而且包括象外的虚空。境不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果,而是元气流动的造化自然。”(注:引自叶朗《中国美学史大纲》...

    赵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2958339.html
  •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(2)

    江泽民《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中论述新世纪初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时,在上述“三句话”后,加了一句“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”。[36]2002年11月8日,江泽民在中共十六上的报告中又重申“全面贯彻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5159243.html
  • 佛教《三字经》略解之佛法概论篇

    的开发和增长,应在自性觉悟上下功夫,而不是迷信于神通奇迹。佛教要求学佛者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信仰,明确学佛的根本目的是求解脱、超轮回。而缘起法则和因果规律是佛教的两基石,学佛者只有依此进修,才不会发生...圣果,属小乘范围,故以往在佛教界有将四谛、十二因缘判为大乘教的教义者。其实,佛法是一味的,并无小乘之分。至于修习者因根机志向的不同,唯修四谛、十二因缘法,以自身解脱、自身灭度为最终目的,满足于做个自了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0460821.html